> 资讯列表 > 正文

海外华文媒体采访团参访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展馆

     (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记者、国际华文媒体联盟记者、海内外杂志社记者宜昌报道)2025年4月18日,由中国侨联指导, 湖北省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办, 武汉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宜昌市归国华侨联合会、 襄阳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荆门市归国华侨联合会承办的“追梦中华·知音湖北”---2025海外华文媒体荆楚采访行活动在湖北省侨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慧萍的带领下走进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展馆参访,来自马来西亚、科特迪瓦、美国、加拿大、委内瑞拉、俄罗斯、埃及、中国澳门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19位华文媒体,以及光明日报、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等境内媒体参加了参访活动。宜昌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邓希康等领导陪同参访。

       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展馆位于宜昌市猇亭区424公园旁,是集宣传、教育、接待和交流等功能为一体,是展示宜昌推进长江大保护治理与成效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示宜昌城市形象和长江文化、推行公众参与环保的重要场所和科普教育的重要阵地。馆体空间层次丰富,通过多媒体技术、智能化模型、影视艺术、声光电和多媒体互动等多种形式,能给参观者以独特的参观体验。展馆共计5层,其中第1、2楼为展示展陈区域,共计17个展区。
       一层展陈区域共计10个,以长江大保护为主线,以写实方式集中展示和回顾了党中央和政府持续推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的重要举措和决心,以及湖北省、宜昌市、猇亭区和三峡集团通过生态进、生产退,治理进、污染退,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埋头苦干,全力保护母亲河,进行长江流域宜昌段生态治理攻坚的心路和感人历程。展厅生动再现了习总书记“三次座谈话”重要内容及指示,宜昌进行环保攻坚的27类举措和上百件环保代表事件。其中“长江大保护沉浸式影院”是展览中的一大创新,以长江流域的概况、污染、治理、成效和愿景为主线,打造了一个270度大型全观影沉浸式影院,全面的覆盖观众的视角并获得身临其境的观影体验。除此之外,全景沙盘和180度弧形幕一体化展示了长江宜昌段生态环境修复及绿色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和成果。

       二楼展陈区域共计7个,以长江大保护为主题,分别展示了长江流域的人文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城市建设、动植物、长江治理史、化工与生活等内容。让参观者全面了解长江、认识长江、爱上长江和保护长江。

       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展馆的主要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和宣传‌:这些展馆通过图文展示、数字技术和互动设备等多种展示手段,全方位展现长江大保护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引导全社会进一步认识和保护长江。例如,‌常州长江大保护展示馆‌通过五个篇章展示了“腾笼换绿”和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做法和成效,累计接待了大量领导和游客,开展各类宣传教育活动300余场‌‌1。‌江阴长江大保护展示馆‌则结合本地实际,对长江大保护及长江经济带的深远意义进行具体展示,累计受众5万余人次。
       二是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这些展馆不仅展示长江大保护的成果,还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工作。例如,常州通过关停搬转沿江化工企业,实现沿江一公里范围内低质低效化工企业“清零”,累计复绿超3300亩,生态岸线跃升至80.6%,位列全省第一‌‌1。江阴则通过“三进三退”的实践,展示了长江生态修复的探索和成效。
       三是互动和体验‌:展馆还提供丰富的互动体验活动,如生态科普月系列活动、长江大保护研学等。例如,江阴长江大保护展示馆设计了多个生态文明科普主题课程,如“江阴三进三退护长江”、“长江动物保护”等,并通过长期开设生态文明教育讲堂和举办科普讲座,提升公众的环保意识。

       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展馆的意义‌在于通过展示和宣传,提高公众对长江生态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推动长江流域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提升公众意识。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展馆通过多种展示手段,如图文展示、数字技术和互动设备,全方位展现长江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和成效。例如,常州长江大保护展示馆通过东侧展馆的五个篇章,详细介绍了长江生态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成效,引导全社会进一步认识和热爱长江‌‌。这些展示内容不仅让游客了解长江的生态现状,还激发了他们参与保护的热情。

       教育和科普功能。这些展馆不仅是一个展示平台,还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和科普功能。例如,江阴长江大保护展示馆通过现代声光电技术,多角度展现长江的生态之美和文化之美,设计出多个生态文明科普主题课程,如“长江动物保护”和“绿色生态长江研学”等,面向不同人群开展现场教学专题科普活动‌‌。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公众的生态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环保意识。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长江大保护教育基地展馆的建设和运营,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常州在推进长江大保护的过程中,对腾退土地进行绿化,同时进行“等量易地整合利用”,确保经济指标不降反升。这种做法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记者/续炳义,媒体人、江苏大学特聘教授、湖北省‬侨联‬海外‬顾问‬、海南省侨联特聘专家、国际华文媒体联盟主席、国际文化产业智库主席、马来西亚海内外传媒集团主席、海内外杂志社社长)

2025年4月23日